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

[2011.10曼谷] 白天走到晚上,大皇宮走到 Nang Loeng Market

中午,我們到中央碼頭Central Pier 搭船到大皇宮,碼頭周圍已經堆滿了沙包。

不過當地人看起來很輕鬆,市區真的比較感覺不到大水的威脅。


大皇宮這個老梗路線實在太廣為人知,就不要再放老梗的金翅鳥照片了,哈!

套票已經是400元了,包含大皇宮、玉佛寺、柚木皇宮、國會大廈等。雖說能參觀這麼多景點其實不貴,但票價比當地人高很多,還連年漲價,掏錢的時候還是有點不情願。

柚木皇宮及國會大廈要在參觀大皇宮後7天內使用,而且只有在大皇宮這裡才有這種套票。
白衣警衛後面的無線電實在是大得很醒目啊~~~

大皇宮區域內有很多警衛,不同位置穿的制服都不一樣,站姿也不同,去跟他們拍照他們也會偷偷看鏡頭跟微笑,好可愛。


看完古蹟一定要去逛商店的呀!!就在門口租借衣服的旁邊。
詩麗吉皇后救貧計畫的商店 (我講的好白話啊!),裡面的手工藝品是為了幫助經濟狀況較差的泰國人民。商品做工都頗為細緻,雖然價格在泰國物價來說稍高,但是蠻值得的。


順著觀光客們的腳步,穿越路旁賣佛牌的攤販,我們朝臥佛寺前進。

門票一人50元,從進寺院開始,就有大聲公不斷放送,提醒遊客要買票。


然後這些付了錢的遊客,魚貫地用襪子把地板擦得啵亮,哈!!
泰國的寺廟跟我們的一樣,每個細節都有其故事。而泰國人更善於用各種不同的素材作裝飾,完全相異於台灣的華麗與美!

在臥佛寺門口終於遇到來攀談的騙子先生,當我們微笑拒絕他的時候,他還面帶微笑的哩,真是太敬業了。



接著又跟著大家的腳步往碼頭走,搭渡船去看鄭王廟。

碼頭邊的藥房,很舊很可愛,這附近有很多舊房子,讓人有種「啊,我在個好有歷史的地方!」的興奮感。


沒想到河邊大水已經淹過浮橋,雖然渡船有開,但脫鞋襪捲褲管實在太麻煩,我們決定隔天換穿拖鞋再來,行程改為考山路。

跟對面鄭王廟揮手說完掰掰,我們回到臥佛寺旁搭公車。

沒想到這一掰,真的錯失去鄭王廟的機會。隔天,昭皮耶河渡船全線停止營運直到我們離開泰國...


這是我們在曼谷坐過最新穎的公車。

44號,可以從臥佛寺坐到考山路附近,11元。

在曼谷坐公車很方便,只要問車掌有沒有到要去的地方,破英語、地圖,發音不標準的泰語...都行。
在地鐵跟BTS到不了的地方,我們都靠「問」公車到達的,有幾次恰巧有路人跟車上乘客幫忙,超幸運!



下車時車掌還告訴我們往哪裡走,我們在小巷裡繞啊繞,順利地走到考山路。

Air Asia辦事處是我們在考山路上最大的收穫,直接在這裡付回程托運行李的費用,解決不能刷卡的難題。位置在考山路Burger King那端的Tanao Rd.上。

白天的考山路沒甚麼看頭,大多是賣衣服跟紮辮子攤販。跟一位不給殺價,長得像華人的老闆買了一件80銖的長版背心之後,我們決定走去蘇泰寺,途中可順路參觀Wat Ratchanadda。


Wat Ratchanadda裡最有名的就是Loha Prasat (โลหะปราสาท),有人稱作金屬城堡或鐵寺。

建於Rama III ,1846年。是世界上僅存棋盤格的建築方式,印度舍衛城的migāramātupāsāda及斯里蘭卡的Lovamahapaya皆已成廢墟。

第一排排面7支,第二排4支,最上端1支,共37支尖塔,象徵佛法基礎修行的「三十七道品」。


除了 Loha Prasat,正殿在夕陽下也很是雄偉莊嚴。
寺院占地寬廣,遊客不多,還可以看到附近居民在寺院空地打羽球,是個遠離塵囂的好地方!


開放時間為每日9:00~17:00。僧人很準時下班,因此要早點去。




接下來預計途經 Monk’s Bowl Village 看百年社區,再到附近百年市場 Nang Loeng Market 吃晚飯,最後參觀夜燈下的蘇泰寺。


但我誤以為 Nang Loeng Market 跟 Monk’s Bowl Village 以及蘇泰寺都在同一個方向,自以為順路地走下去。


Monk’s Bowl Village (Ban Baat) 是個自Rama I 流傳至今的社區,位置在 Soi Ban Baat, Boriphat Rd.。

居民以手工製造僧人化緣用的大缽為業,但現在的缽都以機器製成,因此這裡變成傳統產業的保護區。

沿著小巷進去兩邊都是住家,以及簡單的工廠。又正當吃飯時間,我們像兩個外星人誤闖私人土地,跟捧著飯碗的當地人大眼瞪小眼。為了不打擾他們,一張照片都不敢多拍就匆匆走出來。

然後,我們找不到市場,迷路了!

整條 Boriphat Rd.上都是這樣的木材行,很多可能由華人開設,招牌都有中文。


但是接近晚飯時間,大家都下班了,最後挑了一戶傳出電視聲音的人家敲門問路。





老闆不僅人好,英文更溜,不只告訴我們怎麼走,還帶我們走一小段路,直到轉彎處。謝謝那位老闆,以及出來應門,老闆的爸媽。

藍色小花是考山路的位置,黃色是Wat Ratchanadda,綠色是Monk’s Bowl Village,紅色小花才是Nang Loeng Market,這一走就是3.5公里!而蘇泰寺在綠色小花左邊的Wat Suthat,一切真是錯得離譜啊。

轉到 Nakhon Sawan Rd.上看到這樣的排屋時,就快到Nang Loeng Market 了。


Nang Loeng Market 始於Rama V,有一百多年歷史,是充滿歷史的老市場。市場從早市開始,我們到的時候已經剩下少少幾家店有營業。




市場牌樓進去左轉就可以看到這家有名的鴨肉麵店,客人居然很少。

據說很好吃,我們決定先去吃另一家雞蛋麵,再回來光顧。





繼續往前走就是開業超過五十年的雞蛋麵,有很多媒體採訪過。

到晚上還在分裝剛做好的麵,客人也源源不絕,看來在當地也頗有人氣。認明招牌右上角雙喜標誌就不會走錯。

老闆是華人,知道我們是台灣人還過來攀談幾句,用潮州話...


有英文菜單,要跟老闆拿,認準收銀檯前那位大哥就是!

乾拌鴨肉粿條,不錯吃,但跟雞蛋麵比還是略遜一籌。

叉燒雞蛋麵,老闆特別推薦雞蛋麵是店裡的招牌。

又想再說一次,這雞蛋麵就是台灣常見細的意麵,但是這家真的很好吃呀!

這是我在曼谷兩個禮拜吃到最好吃的雞蛋麵,而且跟一般的泰國分量相比,這家分量奇大無比,這個「大碗」標章受之無愧。

破舊的店裡掛滿報章雜誌的報導,還有第一代大碗認證的標誌呢!因為吃太飽,我們又跟鴨肉麵揮手說掰掰,下次有緣在見!(嘆)

對了,Nang Loeng Market 位於Soi 6, Thanon Nakhon Sawan,絕對不是在大缽社區旁啊!


回程在路邊又遇到英文很溜,主動提出協助的好心阿姨,指點我們公車站牌,順利的一班公車就坐回家。

嗯,曼谷處處有好心人!

嗯,曼谷的公車大部分都這麼...有歷史感,哈!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耶,說點甚麼吧!